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终结:64年外援帝国的落幕炒股配资官方网
美东时间2025年7月1日,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正式关闭运营了整整64年的美国国际开发署(USAID),这一决定导致美国83%的海外援助项目立即停滞。USAID,曾是冷战时期美国挥舞“美元大棒”进行全球援助的关键机构,如今却被特朗普政府斥为“浪费纳税人资金的低效组织”。这次关闭不仅是机构精简那么简单,更是美国全球治理能力快速衰败的又一铁证——当美元援助无法再赢得人心时,美国帝国的衰落序幕是否已正式拉开?
64年援助帝国的坍塌
展开剩余79%USAID的关闭,其实早有预兆。自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台后,便启动了大规模裁撤计划,到了7月1日实施时,机构2.1万名员工中有高达87%被解雇,1.2万个海外项目也仅保留了约1000个。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,USAID的年度预算从2020年的390亿美元锐减到2025年的仅剩68亿美元,削减幅度高达83%。鲁比奥在关闭声明中毫不留情地指出,美国花费了7万亿美元进行全球援助,结果换来的却是全球反美情绪上涨了270%。2024年美国政府问责局(GAO)的报告更揭露,USAID在阿富汗230亿美元的重建资金中,有42%被贪腐官员侵吞;非洲粮食安全项目中,有38%的物资被倒卖牟利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USAID资助的埃及“民主培训项目”最终反倒培养出反美武装领导人,这种“援助养蛊”的恶性循环已经让美国纳税人彻底忍无可忍。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,68%的美国民众认为对外援助就是白白浪费钱。
USAID自成立之初便承担着“民主输出”的使命,但这一目标却让它陷入了双重标准的泥淖。在拉美地区,USAID资助的扫盲计划强制加入美式价值观课程,结果识字率只提升了7%,而反美示威事件却增加了19次;在东南亚,所谓的乡村发展项目甚至要求受援国先修改宪法引入三权分立,结果项目延迟5年,贫困率反而进一步恶化。相比之下,中国秉持“不附加政治条件”的援助原则,使USAID在2024年全球援助效率排名中跌至第47位,远远落后于欧盟和阿拉伯国家联盟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USAID资金的巨大流失。阿富汗“重建特别监察官”报告显示,2010年至2024年间,有高达76亿美元的援助资金被用来支付“幽灵员工”的工资和伪造发票;而在尼日利亚的电力项目中,美国承包商竟将60%的资金用于游说当地官员。这种腐败不仅掏空了援助的实际效用,更加剧了当地的反美情绪。喀布尔大学的一项调研显示,接受USAID援助的阿富汗民众中,有81%认为“美国援助就是贿赂”。而在反对裁撤USAID的声音中,最令人关注的恐怕是担忧这会为中国扩大影响力打开缺口。
中国视角下的此消彼长
USAID的衰落与中国援助模式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。中国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项目,四年间创造了7.5万个就业岗位;相比之下,USAID在巴基斯坦20年投入210亿美元,却仅修建了127公里的公路。中国的援助通常附带“技术转移”条款,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建成的皮革厂已经实现了100%本土化生产,而USAID资助的埃塞俄比亚纺织厂,90%的设备和原料依然依赖进口。根据皮尤研究中心调查,接受中国援助的非洲国家中,72%的民众持正面看法,而在USAID主导的非洲援助区域,这一比例仅为38%。
更为深远的是规则重塑的影响。中国与东盟签署的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已经推动137个基础设施项目落地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(CSIS)坦言:“USAID的撤退,为中国填补‘援助真空’创造了机会,这种软实力的流失比削减军费更具杀伤力。”USAID的关闭,实际上只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。2025年,美国驻外使馆人员数量减少了23%,海外军事基地数量降至二战以来最低。这一系列变化引发连锁反应:韩国立即暂停了“美韩联合援助计划”,转而与中国签署了150亿美元的基建合作协议。USAID关闭当天,美元在非洲的结算份额跌破40%,而人民币结算份额跃升至28%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2025年发展中国家对美国主导的“千年挑战账户”的申请量下降了67%,而对中国“南南合作援助基金”的申请量则激增300%。
特朗普政府关闭USAID时,或许只把这看作是一次行政预算缩减,但背后暴露的是美国霸权体系的深层危机。当美元不再能买动人心,意识形态输出遭遇普遍抵制,援助成为腐败温床时,所谓“山巅之城”的辉煌也不过是虚幻的泡影。相较于中国“共商共建共享”的援助理念,美国的退出不仅是机构裁撤,更标志着旧有霸权秩序的瓦解正式开启。
坚持原创不易,欢迎点赞评论,关注作者,获取更多精彩内容,感谢支持。
——摘自《特朗普政府正式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》 光明网报道炒股配资官方网
发布于:天津市久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